食耳是什么东西?
“吃货”一词出现的历史并不久远,早在明代文献中就有记载了。在明代张岱所撰的《夜航船》中有一条这样的释义:
“吃货,饭桶也。语出明·朱国祯《涌幢小品·随息》:‘此吃货之罪,如何处置?’”“吃货”后来逐渐发展成为形容一个人贪吃、爱吃的代名词。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吃货”这个词渐渐飞入寻常百姓家,人们用“吃货”来称呼那些对食物有执着追求的人,同时也用来调侃自己,而“食耳”正是由此引申而来。 那么,为什么是“吃货”而不是“吃货族”呢?其实这反映了现代汉语的一个特征——语言的经济性与灵活性。现代汉语除了注重表意之外,还十分重视表达的经济性。在一个词句里能表达意思的情况下,不重复使用多余的字或词;当一句句子包含多个相同的句式时,只重复必要的短语;如果一句话里重复了同一种成分,这些同一类的成分通常都会被省略……这就是现代汉语的经济性原则。 比如“他吃了两碗米饭”和“他吃了一碗米饭一碗面条”,两句表达的都是同一个意思,只是重复的短语对象不同罢了,所以只须删掉其中的一个句末动词就能使两个句子变成相同的形式,即“他吃了两碗米饭/一碗面条”。类似这种为了表达经济而省略重复词语的情况在现代汉语里比比皆是。 而“食耳”正好切合了这一特点——“餐”与“碗”都是重复的元素,在表达“吃”的意思时,两个元素重复了一次又一次,所以只需删除其中一个元素即可得到新的表述——“餐(一)碗”变成了“食(一)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