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哥脚叫什么?
鹦哥脚
八哥脚的造型介于天鹅颈勾莲与一炷香之间,为足与胫两节的综合形式。形状肥硕,上粗下细,外敞内敛,外侧足、胫相接,内侧足、胫分开,足底呈弧形弓起,足跟外凸,脚趾粗短,有的相交弯曲,有的向内收敛而不见。
早期的八哥脚硕大、臃肿,粗细反差大,足、胫间无上下过渡部分,足底内凹。流行于清早期至清中期前期,多施朱漆。如清中期的紫檀嵌楠木雕折枝花鸟纹玫瑰椅,它的足与牙腿肩部接合处形成135°的较大夹角,足上部与腿夹角为90°。
中期后期出现一种小八哥脚,造型略为清瘦,外侧足、胫相接,内侧足、胫分开,上细下粗,足底内凹,流行于清乾隆至清晚期。如清中期黄花梨雕梅鹊纹交杌,其足与腿间夹角为140°,与牙子相交构成直角,足、胫部的外壁为一平面,足内壁凹入呈弧面,与腿内壁相接形成圆弧线的转折。
还有一种叫鹦哥脚,在足与胫接合处,外侧足、胫未相接处,加成一个三角形棱柱状突起,如被强行捏住般,造型异常,流行于清中期。如清顺治黄花梨小架几案,牙盘下接外撇的托泥,两端下垂作三弯腿,腿下三面起线,内翻马蹄。
鉴别要点:腿足外敞,足底内凹,上粗下细,外侧足、胫相接,内侧足、胫分开,足跟外凸,脚趾粗短而相交弯曲或向内收敛而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