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狗驱虫后为什么还会招虫子?
我们要分清两个概念:“寄生虫”和“虫子” 寄生虫是一种生物,能独立生存,通过寄生生活。我们所说的寄生虫一般指的是寄生虫中的寄生虫,即内部无骨骼,只能寄生的蠕虫动物(蛔目)、昆虫纲、蛛形纲等。 而“虫子”则包括了上述所有寄生虫在体内的发育阶段以及其他不是寄生虫的微小昆虫。也就是说,我们平时看见的小飞虫,苍蝇,蚊子等等,虽然也是昆虫,但并非都是寄生虫;同样,体内长了寄生虫,也不一定就能从粪便中观察到相应的成虫。
其次,我们要弄清楚一个道理:驱虫=灭虫,这是错误的! 有些虫子是体内寄生虫,需要在特定的条件下才能完成生长繁殖。如果这些条件不具备,它们就会死亡,从而避免被消化液分解,导致寄生虫死亡。而驱虫药的作用正是破坏这一过程,使虫体内容物溢出,从而消灭了里面的幼虫,成虫。 但是,虫体内容物和虫体的比例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比如,对于蛔目的寄生虫来说,当它在胃肠道里活动的时候,可能会钻到胆道或者消化道壁的皱褶里去并诱发急性炎症反应,此时临床表现比较严重并且明显,这时候我们称之为“急性症状”;而当它处于静止期时,可能只是随同食物在胃肠蠕动过程中逐渐下落,这时表现相对轻微,称为“隐性感染”或“慢性症状”。
无论是急性和慢性症状,只要虫子存在,其生长发育的过程就没有停止过,其体内寄生虫就必然会在一定时间里不断产生新的幼虫。如果我们不消灭里面成虫的话,那么新产生的幼虫就有可乘之机。所以,为了防止寄生虫病复发,我们一定要坚持全程用药,及时杀灭消化道内已经存在的成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