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耳耳朵出血要注意什么?
如果耳朵流血,一定要保持冷静,并尽力避免再次伤到受伤的部位。 尽量平卧,不要弯腰或低头,以避免血液或鼓膜上的异物进入咽部,刺激肠胃,导致呕吐;
不要用任何器械试图掏挖耳道,以免再次损伤。应该用干净棉签轻轻擦去耳朵外部和耳垂部的血迹,并用耳道口对准镜子仔细观察耳道情况,以便于进一步的处理。 若耳道内出现凹陷,可用较硬的纸巾叠成扇形,用凉水蘸湿,轻轻深入耳道内清洗,但注意不要用力过猛,防止再次损伤。如果耳道内有耵聍(耳屎),千万不要自己处理,因为处理不当会使其进入中耳,甚至造成耳道感染,应及时到医院就诊,由医生帮助处理。
如果伤口不大,只出少量的血,不用过分紧张,保持局部的干燥清洁即可。可以用消毒棉球轻轻擦去分泌物后再继续观察一段时间。也可以适当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但如果出血较多、持续不见好转,应立即就诊,请医生进行检查及处理,同时注意避免再次刺激患耳。
耳朵出现流血症状,常见于外耳道真菌感染、外耳道肿瘤、外伤、药物性耳聋等疾患。耳内流血应及早就医诊治,避免病情加重。
外耳道真菌感染:
外耳道真菌感染可见剧烈瘙痒并伴听力减退,外耳道密布白色、灰白色粉末或绒毛状物,或有淡黄色膜,可有黄色脓液,常有恶臭,伴耳痛,严重者可致迷路感染,出现耳鸣、耳聋和头晕。一般偶有闷胀感,并有少量分泌物,常伴有听力减退。
外耳道肿瘤:
外耳道肿瘤可能是原发性的也可是继发性的。原发性外耳道肿瘤又可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良性肿瘤有:外耳道乳头状瘤、成釉细胞瘤、血管瘤、纤维瘤、软骨瘤、耵聍腺瘤、耵聍腺囊肿、皮样囊肿、表皮样囊肿等;恶性肿瘤有:外耳道腺样囊性癌、耵聍腺癌、黑色素瘤等。继发性外耳道肿瘤大多是从相邻组织或器官恶行肿瘤蔓延而来,最常见者为颞骨鳞状细胞癌。早期无任何症状,有不同程度的耳内闷胀感,听力减退,分泌物增多,进一步增大可出现耳痛,颞下颌关节和颅神经受影响而有相应症状,晚期出现恶病质。也有早期即有耳痛等症状。
外伤:
如果头部或者耳部受到外力打击,可引起外伤。若为内伤可有耳鸣、听力下降、头晕、恶心等症状;外伤可见耳朵、面部及颅脑损伤及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