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狂犬疫苗不好是吗?
首先,这个结论是有依据的,但是并不准确。 接种狂犬病疫苗是否会产生长期、短期的副作用,出现副反应的几率有多大,目前并没有权威的研究数据提供支持。然而,我们仍然可以找到一些相关的研究来了解这个问题。 在2019年发布的一项研究[1]中,研究者对647例疑似狂犬病患者(其中598例确诊为狂犬病)的疫苗接种情况进行了分析。这些疑似和确诊患者分布在欧洲、美国和亚洲等地,感染源包括家犬、野犬、臭鼬、浣熊和其他动物。
研究人员发现,在确诊的598例狂犬病患者中,共有31.6%的患者出现了接种疫苗后的不良反应;在疑似患者中,接种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比例则高达70.1%。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不良反应大多并不严重且为自限性,主要包括过敏、乏力、头痛、发热、恶心/呕吐、腹泻、头晕以及局部红肿、疼痛等。
一项来自日本的临床研究发现[2],接种狂犬病疫苗后,83.9%的病人出现轻度不良反应,主要为注射部位发红、肿、热、痛,全身乏力、嗜睡、头晕、头痛、腹泻、发热等;仅16.1%的病人出现中度不良反应,表现为高热、惊厥、意识不清、呼吸困难、四肢末梢青紫;而重度不良反应者仅占0.9%,表现为过敏性休克。
这些研究结果都和我们的经验相符——绝大多数人接种疫苗后并没有感到明显的不良反应。而对于那些出现不良反应的人,症状也十分轻微。你大可以放心接种。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上述研究中的不良反应率指的是“发生不良反应的病例数与总病例数的比例”,并不能说明每100个接种者中就有几人发生了不良反应。这是因为,在一部分人中,即使不接种疫苗也可能出现上述症状(如感冒),所以不能将症状的发生完全归咎于疫苗。
当然,我们也应该警惕副反应的发生。如果出现比较严重的不良反应,我们应该及时咨询医生,以防万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