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疫苗到底需要消毒吗?
注射疫苗前,不需要对接种部位进行特殊处理,也不用禁食水,更不必提前清空肠道。 但在疫苗接种后,应该做好如下几点:
1.在接种后留观30分钟,注意观察是否有过敏反应发生;
2.如果出现发热等不适反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3.接种部位出现红、肿、热、痛等情况,可以通过局部热敷的方式缓解不适症状,但不要用力擦洗,避免造成伤口感染;
4.保持接种部位干燥清洁,防止发生感染;
5.注射疫苗后饮食清淡,多吃新鲜水果蔬菜,忌辛辣刺激食物,适当多饮水;
6.接种疫苗当天尽量不洗澡,以防止感冒及其他感染而造成的其他不良反应。
目前用于预防传染病的疫苗有: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糖丸疫苗、乙肝疫苗、甲肝疫苗、流脑疫苗、麻疹疫苗、白喉破伤风类毒素混合制剂及乙型脑炎疫苗等。这些疫苗能够预防相应的传染病发生,是保障儿童健康不可缺少的部分!
消毒包括预防性消毒和紧急消毒。平时没有传染病发生时,对可能接触传染病病原体的场所和物品,进行的消毒叫预防性消毒。发生传染病之后,对病禽(畜)接触过的地方和物品及环境所进行的消毒叫紧急消毒。
在畜禽免疫注射时,所用针头、器械和注射部位都要进行消毒,属于预防性消毒还是紧急消毒呢?这既不是预防性消毒,也不是紧急消毒,它是注射时的无菌操作,因为还未发生感染,无须消毒。注射时的无菌操作,属于预防感染的措施,因为还未发生传染病,无须消毒。
无菌和消毒是有本质区别的。无菌是指没有病原体存在,或虽有存在但不足以导致疾病发生的状态,它是微生物实验和外科手术时的最基本的无菌操作,其任务就是制造无菌状态。制造无菌状态常用的方法是高温蒸煮。常用的注射针头和注射器一般由金属或玻璃制成,体积小,便于高温蒸煮(煮沸、火焰烧),完全可以达到无菌要求。只要注射工具是干净的、无锈的,煮沸2分钟,取出之后在干燥容器中保存备用,就可以达到无菌要求。因此,注射时的针头和注射器煮沸后就可以了,不用再进行消毒。
注射部位的毛发,细菌很多,剪毛、刮净、擦干,然后用70%的酒精涂擦两次,就可以进行注射了。如果用5%的碘酊消毒,一定要用70%的酒精脱碘,因为没有脱碘就注射,碘与组织胺结合成异物,引起组织胺毒性反应,局部组织坏死。注射部位消毒后,一定要用干净纱布或棉球擦干,以免滴水引起接种后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