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物狗的尾巴怎么处理?
关于“断尾”,其实是一种很常见的外科手术,很多犬在出生几个月后,因为寄生虫、病菌感染或者外伤等原因需要实施该手术以保命。 不过现在随着宠主对于爱犬护理越来越重视,对“断尾”手术也逐渐开始了解并实施,但是在这过程中也有不少误区……
1、给狗狗“断尾”是为了好看 从外面买回来的狗狗大部分都会有一个特点,就是“无尾”。这是因为卖家为了让狗狗更“美观”而在幼犬期进行了“断尾”的操作;当然也有些宠物主人是为了让狗狗的尾巴看起来短一些而做的“断尾”手术。 但不管初衷如何,给宠物“断尾”都是出于人类审美角度去判断。可问题是人类的审美标准并不适用于动物身上!
2、给狗狗“断尾”可以防止它自残/伤害主人 有的狗狗可能有咬尾巴的坏习惯,于是主人为了制止这个行为而将它的尾巴剪掉。殊不知,对于狗狗来说,没有了尾巴它有可能会用其他部位来代替(比如啃自己的脚)。而且没有了尾巴的阻挡,狗狗有可能在刺激状态下(如洗澡、换衣服等)会伤害到主人。 所以,如果不是为了美容的需要,不建议给狗狗做“断尾”操作。 如果发现狗狗有咬尾巴的行为,可以在它咬的时候及时阻止并用零食诱导,让它把注意力转移到别的物品上。
3、给狗狗做完“断尾”手术就可以一劳永逸了 其实并不是这样。首先,由于皮肤上的伤口会在手术后造成免疫抑制,狗狗会因此更容易受到病原菌的入侵。其次,如果护理不当、消毒不彻底,伤口有可能会发生感染,严重的话还会需要打开纱布进行清创。 最后,虽然“断尾”的伤口会在几天愈合,但完全恢复可能需要4周甚至更长的时间。在此期间,伤口周围的皮肤会因为肌肉收缩而导致产生疤痕,影响美观。
所以,无论“断尾”还是不绝尾,都需要宠主好好护理,避免伤口被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