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几个月适合体内驱虫?
一般来说,建议主人每个月给猫咪做一次内驱,每个季度做一次外驱。当然,这只是一个建议的时间段,具体还要根据猫咪的实际状况而定。 例如当主人们发现猫咪出现频繁舔毛、啃咬皮肤的症状时,就有可能是因为寄生虫导致的。这时就可以带猫咪去检查一下,如果在毛囊口能看到蠕动的虫子,就可以确定是寄生虫感染了。 还有一种比较方便的诊断方法——滴虫鉴别试验,能够初步判断是否存在寄生虫感染的可能;如果试验结果呈阴性,则说明未患寄生虫病,反之则是患了寄生虫病。需要提醒的是,此试验仅对蛔目寄生虫的鉴别有效,对于吸目寄生虫感染所引起的症状则需要另外化验才能确诊。 如果通过上述办法诊断出猫咪确实是由于寄生虫引起的瘙痒、抓挠等不适,就需要及时进行驱虫了。
当然,给猫咪进行驱虫还要视不同情况而定。如果是第一次驱虫,那么可以选择注射剂型的驱虫药,比如伊曲康唑、阿苯达唑等,这类药物可以通过血液传递到身体各个部位,作用于各种寄生虫,杀灭其中的成虫和幼虫,防止其继续发育和繁殖。不过要注意的是,这两类药物都属于抗寄生虫药,在用药时不可过量,以免产生不良反应。 如果是已经发生过寄生虫感染的猫咪,或者在驱虫过程中发现有幼虫或虫体残渣,可以考虑服用阿苯达唑或盐酸左旋咪唑片。其中,阿苯达唑具有广谱杀虫作用,对线虫类寄生虫的杀灭效果是最好的;而盐酸左旋咪唑片对蛔目的寄生虫感染效果是最显著的。